他是熱愛公益的小男孩,8歲起就堅持利用業(yè)余時間做義工;同時,他也是孝順的小暖男,奶奶聽力下降,他開始關注老人的耳朵健康,開微信公眾號向老人們推廣普及……如今,公眾號開通一個月以來,他已推廣了10余篇文章,收獲了近1000位粉絲。
▲湯顏嘉
8歲接觸公益
一副金絲眼鏡架在鼻梁上,圓圓的臉上透著誠摯的微笑。初見湯顏嘉,陽光、愛笑是他留給記者的印象。這位8歲開始從事愛心公益活動的小達人,目前就讀于重慶巴蜀常春藤精品初中初一年級。
“8歲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做公益,后來自己也漸漸愛上了做公益。”湯顏嘉小朋友告訴記者,在他小學三年級時,就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公益機構——重慶慧靈做義工。
“慧靈慈善機構的心智障礙人士,都是患自閉癥或者因腦癱導致在適應行為方面有缺陷的人,年齡從14~50多歲不等。”父親湯峰和妻子是熱心腸的人,也很關注公益。在兒子8歲時,也開始帶著他一起去慈善機構做公益。湯峰回憶,最初,因為對這群特殊人群不了解,兒子心里還有些猶豫和擔心,在他和妻子的鼓勵下,兒子踏上了公益慈善的第一步。
“沒有刻意去引導他,只是希望他在潛移默化中,做一個有溫度、有愛心的人。”湯峰說。
▲為小伙伴們準備禮物
分享“第一桶金”
從2016年至今,湯顏嘉幾乎每個月都會去慧靈看看他的好朋友們。有時候,他和好朋友們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一起參與商場義賣,他成了慈善機構里最受喜歡的義工。每次當他走進慧靈,這里的好朋友們都會開心地喊著他的名字,熱情地和他擁抱,還有的小伙伴制作明信片送給他。
“最開始是我們帶他去,大概半年后,每次都是他主動提及去看看慧靈的朋友們。”湯峰回憶,讓自己最感動的是2017年,兒子因為繪畫不錯,有次受邀為某汽車經(jīng)銷商繪出了三幅插畫,后來對方獎勵了900元的酬勞。
第一次掙到錢,湯顏嘉很開心。“不過,開心歸開心,還以為他會獎勵自己一個玩具,或者買好吃的,他沒有把錢用給自己。我都沒想到他會提出去商店買籃球、足球等體育用品、畫筆顏料等,給慧靈的小伙伴送過去。”那一刻,湯峰很吃驚,覺得兒子瞬間長大了。
▲湯顏嘉收到的明信片
年紀最小義工
“他每年都要用自己節(jié)約下來的零花錢購買春聯(lián)、飾品裝點我們這里,和大家一起歡度新年,還積極參加‘99公益義賣’、組隊參加‘大??炫?rsquo;等慈善活動,為心智障礙人士籌集善款。”重慶慧靈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湯顏嘉獲得了慧靈機構授予的“愛心使者”稱號,成為至今該機構唯一獲此稱號的未成年人。這位小男孩還同時還保持著慈善機構年紀最小義工的記錄。
“湯顏嘉有一顆淳樸的心,是一個真誠善良的孩子”,慧靈機構的工作人員都夸贊他。直到現(xiàn)在,盡管學業(yè)繁重,但他的慈善活動一直沒有中斷過。
今年12月,因為獲得重慶市青少年創(chuàng)意編程活動一等獎,湯顏嘉獲得了500元的獎勵。“我要把這筆錢全部捐給慧靈機構的年終文藝匯演,為活動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湯顏嘉說,他也是慧靈的一份子。
▲湯顏嘉獲獎后,把錢捐贈給慈善機構
奶奶的貼心暖男
最近,湯顏嘉有些忙碌,他時刻關注著老年人聽力受損這個話題。一個12歲的少年為何會關注到老年人聽力受損這個話題?這要從他身邊的親人說起。
“奶奶經(jīng)常耳鳴,還出現(xiàn)過頭暈頭痛等癥狀。我們和她說話,她總聽不見。”湯顏嘉說,去年開始,71歲奶奶的聽力開始衰減,家里每個人都建議她到醫(yī)院檢查,可奶奶每次都說“人老啦,聽不到很正常啊,不用到醫(yī)院檢查”。
“我知道她怕麻煩我們,怕花錢。”在湯顏嘉的堅持下,奶奶終于答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很快就安裝了助聽器。一年來,在陪奶奶看病過程中,善于觀察愛發(fā)問的他也積累了一些醫(yī)學知識。
“許多老年人聽力下降后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預,長期會出現(xiàn)反應遲鈍,甚至患老年癡呆癥。”湯顏嘉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找出今年5月發(fā)布的《重慶市第六次衛(wèi)生服務調(diào)查公報》等資料,他告訴記者,調(diào)研顯示,我市聽力存在中度以上問題的老年人占92.02%。“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shù)字,足以證明像我奶奶這樣的老年人中,存在聽力問題的比重非常大。但大多數(shù)老人也跟我奶奶一樣,對聽力障礙問題并不重視。他們的家屬對此也不了解。”這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讓眼前這位公益小達人焦慮起來。
記者了解到,為了掌握真實數(shù)據(jù),湯顏嘉小朋友自己設計了“老年人聽力受損問卷調(diào)查表”,從今年10月份起,在課余時間,先后到楊坪社區(qū)、龍湖社區(qū)、大竹林社區(qū)、兩江新區(qū)社區(qū)等社區(qū),對社區(qū)的老年人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通過對120多個老年人的有效問卷調(diào)查,他得出結論:有69例存在聽力障礙,占總人數(shù)的57%。而且絕大多數(shù)老年人對聽力障礙采取了放任的態(tài)度。
▲湯顏嘉用自己的獎金為小朋友們購買禮物
做公眾號吸粉上千人
通過調(diào)查,湯顏嘉了解到一個助聽器售價一般從5000到數(shù)萬元,做一個人工耳蝸需要20多萬。“要解決老年人聽力障礙問題,首先要提升大家對這個病的意識。”為了最大限度的宣傳,湯顏嘉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己設計了logo,選編了宣傳資料,印制了傳單,到社區(qū)、學校、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向人們宣傳愛耳護耳知識。他還很貼心地購買了小方巾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參加調(diào)查和宣傳的爺爺奶奶們。
▲推廣自己的公眾號
“平常看到有些關于耳朵健康的文章,很想第一時間分享給奶奶。后來也想轉(zhuǎn)發(fā)給那些參與調(diào)查問卷的爺爺奶奶,甚至更多的人。”湯顏嘉想到了自媒體。上個月,他創(chuàng)辦了“飛耳”微信公眾號,編輯、排版等知識邊學邊用,他以此作為宣傳平臺,從網(wǎng)上選取一些預防聽力受損的知識進行傳播,如今,已推送了10余篇文章。“大多數(shù)推送的文章都是我周末不上課的時候推送的,真心希望老人們都能看見,并且重視起來。我希望他們跟奶奶一樣,身體健健康康的。”湯顏嘉說。
▲關注老年人耳朵健康,收獲近1000位粉絲
因為在前期調(diào)研中的線下推廣,很多爺爺奶奶喜歡上這個熱心的小男孩,得知小男孩要推送科普文章,大家紛紛關注了他。目前,僅一個月內(nèi),這位小男孩的公眾號就吸引了近1000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