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祥:牢牢抓住“江南”這個總理念
2022-03-17 11:33:47 來源: 桐廬縣人民政府

“牢牢抓住‘江南’這個總理念,體現(xiàn)‘走進桐廬,又見江南’,換句話說,‘所謂江南就是桐廬,所謂桐廬就是江南’……”昨日上午,憶江南·文化賦能共同富裕研討會在桐廬富春江畔舉行。

春晚《憶江南》策劃、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康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旅游研究與規(guī)劃設計中心副主任王英杰,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社科院研究員吳光,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陸春祥,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影視藝術與新媒體學系主任林瑋等專家學者圍繞“文化賦能”“共同富裕”等主題,為桐廬文旅融合發(fā)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

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葛學斌,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應雪林出席會議并講話。夏積亮、王金才、周海靜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參加??h委常委、宣傳部長湯燕君主持。

“嚴子陵釣臺不光是一座釣臺,也不光是一個人的問題,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特色——嚴子陵文化,它奠定了桐廬人文精神的基礎,而嚴子陵堅守氣節(jié)的風格也正與浙江的學術傳統(tǒng)一脈相承,因此在新時代研究并發(fā)揚好嚴子陵文化意義重大。”研討會一開始,吳光就為桐廬文化點了題。

陸春祥則認為,《富春山居圖》的當代文化表達,在于積極的隱逸文化與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在‘隱’的時空里,他們將生命的長度拉長、廣度拉伸,在山水田園中有序生活,追求自然和原始,修煉更高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就是‘隱’的積極意義。這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精神符號,也成為黃公望內心強大的精神力量。”

山還是那樣的山,水還是那樣的水,關鍵是對桐廬文化的挖掘。“做旅游規(guī)劃,首先要盤點資源、梳理線索、明煉主題,形成串點成線的旅游格局,深化游客移步換景、因景生情的旅游體驗。”胡阿祥建議,深挖本地文史地資源,形成相對長期的出版規(guī)劃,通過勝景評選、城市廣告打造、大型實景演出謀劃等方式,把文化產品做得有看頭、有說頭、有吃頭、有想頭。

回顧桐廬文旅發(fā)展,癥結在哪兒?——文化資源多為非實體資源,整體消費過低。“但桐廬依舊具備由非實體資源向實體資源轉化的巨大潛力。”王英杰說,桐廬要形成基于全域旅游的“空間功能體系”,關鍵要從全域旅游、旅游+、文旅融合的大視角出發(fā),對現(xiàn)有景點、景區(qū)整合升級,挖掘潛在未開發(fā)資源,打造龍頭產品,形成桐廬品牌。

與會專家學者因節(jié)目《憶江南》而相聚桐廬,“江南”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詞??嫡鹫J為,何謂“江南”?江南就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在哪里?在桐廬的心中。“桐廬之廬,是為家也。這是中國人的江南的家園,每個人都要尋找‘兩個家’,一個是我們自己的家,另一個是江南的家。桐廬要做深這個概念,把現(xiàn)實的江南和心中的江南吻合起來。”康震說,要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舉措,抓住桐廬“詩、居、畫”這個文旅事業(yè)的根本要素,并把具有桐廬特色的江南文化打造與共富大局、宋韻文化結合起來。

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圍繞文旅資源梳理整合提煉、《富春山居圖》背后故事情懷挖掘、文旅融合跑道選擇等方面,為桐廬文化旅游事業(yè)發(fā)展把脈定向。康震與縣委書記夏積亮共同為浙江桐廬文化梳理工程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