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瞇瞇眼”事件說起:刻板印象與種族主義必須引起警惕
2021-12-29 16:59:33 來源: 懂球號

近日,知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貼出了一張廣告宣傳畫,引發(fā)了中國網(wǎng)民的爭議。在宣傳畫中,一位模特做出“瞇瞇眼”的造型,這被認為是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因此“三只松鼠”被一些網(wǎng)民認為有“辱華”之嫌。

當事模特后來也公開回應:“我就長這樣,長相是父母給的,我眼睛小就不該是中國人了?”對此,網(wǎng)上也有一部分人發(fā)起了“反擊”,說之前的那些網(wǎng)民“歧視瞇瞇眼”,并且喊出了“瞇瞇眼并不丑”的口號,還把這件事上升到了“中國人還不夠自信”的高度。

但是,這些人的著眼點其實被帶偏了。這件事的核心,不在于“瞇瞇眼到底丑不丑”上。這件事的核心,在于“我們應不應該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上。

其實,在“三只松鼠”事件發(fā)生前,類似的還有“陳漫事件”。在上海的《迪奧與藝術》展覽中,藝術家陳漫的作品就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該作品中,模特的妝容也讓人覺得有丑化中國人之嫌,這位模特本身也是小眼睛。

瞇瞇眼到底丑不丑,是個審美問題。對于審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不存在對與錯。但在西方文化中,常常會用“亞洲人眼睛細小”的刻板印象,來對亞洲人進行事實上的種族歧視。我相信,作為中國的企業(yè),他們不至于膽大到故意辱華。但在陳漫事件發(fā)生不久后,“三只松鼠”又推出小眼模特的宣傳畫,足以證明他們對刻板印象、種族主義一無所知,對社會熱點事件不夠關注,對網(wǎng)絡生態(tài)不夠了解,公關和宣傳團隊的知識儲備亟待提升。

該模特刻意拉長眼角,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目的何在?

“瞇瞇眼”不是美與丑的問題,而是西方的種族主義符號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西方文化中,把亞洲人和“瞇瞇眼”聯(lián)系起來,到底是不是種族歧視?

毫無疑問,是的。這和“瞇瞇眼”本身美或丑根本無關。因為在西方文化里,這就是一個種族主義的符號。

20世紀初,英國小說家羅默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叫“傅滿洲”的形象。這是一個瘦高、長胡須、細眼睛、穿著清朝服飾的、陰險奸詐的中國人,是西方各種文學和影視作品里反派人物的代表之一。當時,歐美流行“黃禍論”,認為黃種人會對西方以及基督教文明帶來災難。而傅滿洲也就成為了西方對亞洲人進行種族歧視的一個文化符號?!皝喼奕搜劬毿 钡目贪逵∠?,一定程度上也來源于此。

我們還記得,當年在中國踢球的阿根廷前鋒拉維奇,在賽季初拍攝宣傳照的時候,做了一個拉眼角的動作,把自己的雙眼拉得細長。這個動作引發(fā)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說拉維奇有種族歧視之嫌。但拉維奇在中國踢球時間很長,對中國始終十分友好,主動歧視顯然可能性不大。那么,就只有一種解釋:在南美文化里,許多人認為:“拉眼角”動作象征著亞洲人和亞洲文化,他們不覺得這是一種冒犯。換句話說,他們做出了歧視行為,但不自知。

構不構成冒犯,由被冒犯者決定

可是,我們必須明白:究竟構不構成冒犯和歧視,是由被冒犯者決定,而不是冒犯者決定的。這就好像一位總是出口傷人的人,口口聲聲說“我就是這樣,我說話直,你可能不愛聽,但你別介意。”

——我憑什么不介意?

演員郭冬臨曾經(jīng)在這個問題上栽過跟頭。他在北京臺的春晚主演了一部小品,小品中有一個騙子的形象,操著河南口音。這個小品一經(jīng)播出就引發(fā)了軒然大波,許多人覺得這是對河南的地域歧視。

當然,你也可以辯解:“河南方言只是一種方言,表演當中使用怎樣的方言都可以。河南人不等于騙子,你生氣了,只能證明你自己心里認為河南人都是騙子,你才是歧視河南人的人?!?/p>

這種觀點完全就是在狡辯,和“瞇瞇眼不等于丑,你才是歧視瞇瞇眼的人”是一樣的套路。這種邏輯,首先沒有考慮被冒犯者的感受,其次轉移了矛盾,帶偏了輿論,成功地讓大家把關注點從“西方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轉移到了“瞇瞇眼到底丑不丑”上。網(wǎng)民本來在抵制西方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但卻被轉化成了亞洲人的內(nèi)斗。

說到這里,我不禁懷疑那些帶偏輿論的人:他們到底是真的蠢,還是帶著某種目的?這必須引起警惕。

亞裔受到的歧視,在歐美從來不被重視

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昂诿F”運動,如今依然在持續(xù)。英超賽場上,每場比賽開球前,裁判都要帶著球員們單膝下跪,表達對黑人民權運動的支持。黑人在歷史上飽受歧視和壓迫,如今他們在歐美的環(huán)境中能夠擰成一股繩,作為一個整體去發(fā)聲,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而亞裔在歐美遭到的歧視不比黑人少,但他們受到的歧視卻很少引起關注。

亞洲人互相之間文化差異過大,無法有效地形成共同體,難以組織起來;東亞文化中本分老實的傳統(tǒng),又決定了亞洲人很少加入斗爭之中,更多地只是顧及自己的家業(yè),而無暇考慮自己的權益問題。

無論取得了多么高成就的黃種人,都無法避免被歧視。孫興慜作為英超巨星,也曾被球迷侮辱,有球迷把他稱作“賣光碟的”(因為有一些韓國裔人士在英國販賣盜版光碟,所以部分英國人推而廣之,把它擴大為對整個韓國裔的歧視)。為什么對亞裔的歧視無法引起重視?有個在西班牙留學過的朋友,告訴了我另一個原因:他在和政治傳播教授討論這個問題時,教授告訴他:這是因為亞裔和選票無關,因此這個沒有什么存在感的群體無法引起政客和媒體的重視。

此外,我們還必須意識到,有許多亞裔人士的身份認同是偏向白人的。這種人我們一般稱之為“香蕉人”,他們長著黃皮膚,但內(nèi)心卻是白色的。香蕉人們?yōu)榱巳谌氚兹松鐣桶兹宋幕?,往往會刻意地讓自己變得“比白人還白人”,厭惡并摒棄自己的東方身份,甚至站在白人的立場,對同為黃種人的亞裔大加攻擊??蓪嶋H上,即使他們這么做,也無法在西方社會里得到被公平對待的權利。

我們也可以注意到:英超賽場上,常常為了西方國家發(fā)生的災難而在賽前默哀。但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也發(fā)生過許多人間慘劇,許多慘劇的始作俑者就是歐美國家。那么,他們可曾為這些國家發(fā)生的災難默哀過?他們漠不關心,毫不知情,甚至連一滴鱷魚的眼淚也不忍流下。

黑人的文化禁忌,在西方受到普遍了解

但是,黑人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在西方,很少有人敢公開發(fā)表對黑人的種族主義言論。而黑人的一些“文化禁忌”,也普遍得到了了解和重視,例如“西瓜問題”和“炸雞問題”。

在歐美的環(huán)境里,我們一定不能把黑人和西瓜聯(lián)系在一起。這普遍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行為,也是對黑人的歧視。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黑人奴隸獲得了解放。自由的黑人們種植、出售并自己食用西瓜,并將此作為他們自由的象征。

而南方蓄奴州的白人在輸?shù)魬?zhàn)爭后,給西瓜加上了另一層象征意義,他們認為,吃西瓜會把手弄臟、瓜皮散落一地,所以它象征著不潔;因為種植西瓜非常容易,所以它象征著懶惰;西瓜作為甜食,沒有太多營養(yǎng)價值,因此它象征著幼稚。他們把這個象征意義和黑人聯(lián)系起來,說黑人不潔、懶惰和幼稚。自此之后,西瓜就成為了對黑人進行歧視的符號之一。

西瓜本身并沒有被賦予種族主義的意義,但一些白人會利用西瓜來進行歧視,因此黑人們會對此十分敏感。后來根據(jù)一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西瓜的消費者中,黑人的比例明顯不足。

此外,“炸雞”也是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符號之一。曾經(jīng)有人問一個叫塞爾希奧-加西亞的職業(yè)高爾夫球手,會不會和老虎伍茲共進晚餐?加西亞回答:“我們會給他提供炸雞?!?/p>

對此,老虎伍茲在社交媒體上回應:“這種評論是錯誤的、有害的、不恰當?shù)??!?/p>

為什么伍茲感覺到被冒犯了?因為伍茲是個黑人,黑人與炸雞,也是種族主義言論的一個“固定搭配”。

究其原因,還是和當年的黑人奴隸有關。雞肉長期是美國南方飲食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雞價格便宜,便于飼養(yǎng),是很好的肉類來源,也是奴隸主給奴隸的主要肉食。而且吃炸雞必須用手,這被認為不干凈,也不符合餐桌禮儀,因此一些白人就把炸雞和黑人聯(lián)系起來,對他們賦予廉價、不潔、無禮的刻板印象,從而表達對黑人的蔑視。

如果我們照搬最近國內(nèi)一些評論家們的說法,把西瓜和炸雞與種族主義聯(lián)系起來,都是黑人“不夠自信”的結果。但如果在歐美的環(huán)境中,這毫無疑問會被認為是種族主義,無可爭議。在西方政治正確的環(huán)境中,很少有人公開講:“這不是種族歧視,而是黑人的自卑”。他們甚至都不敢這么認為。相較之下,亞洲人在面對對自己的冒犯時,似乎寬容得多,在受到歧視的時候不僅不抗爭,反倒轉過頭來說抗爭者“太自卑”。這才是真正的奴顏屈膝,才是真正的自卑行為。

有關亞洲人的政治正確還遠遠不夠

可能有人會說:設置這么多的條條框框,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你不累嗎?政治正確是虛偽的東西,我們不應該做“圣母”,應該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目前從中國的網(wǎng)絡生態(tài)上看,我們的政治正確不是太過火,而是遠遠不夠。或者說,涉及整個亞洲的政治正確都還遠遠不夠。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也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

由于缺乏相關的教育以及文化背景,國內(nèi)的網(wǎng)民經(jīng)常會不自知地發(fā)表一些涉及種族主義的言論,還因此覺得新奇和好玩。他們之所以不愿做“圣母”,是因為從貶損他人的過程中能得到病態(tài)的快感。但如果同樣的情況發(fā)生在他身上,被冒犯的是他自己,他又開始表現(xiàn)得出離憤怒。但我們在對待同樣事情的時候,要遵循同一套標準。

世界之大,每個個體、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無優(yōu)劣之分。亞洲人在當今世界上所占據(jù)的話語權本就不是最大,必需通過建立屬于自己的“政治正確”,來保護自己應得的尊重和權益。但當我們正在努力建立這種政治正確的時候,最大的阻力卻不是來自白人,反而是一些外黃內(nèi)白的“香蕉人”。這些人的思維方式,真的需要好好矯正一下。

刻板印象到底是什么?

最后,我們也必須弄明白,什么叫做“刻板印象”。

有些人認為,負面的刻板印象是錯誤的,正面的刻板印象就是正確的。比如我們說“山東人個子高”,山東人就不會感到被冒犯,反而會覺得開心。

但事實上,刻板印象就是刻板印象,無論正面還是負面,都是錯誤的。“山東人”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其中有個子高的,也有個子低的。武斷地說“山東人個子高”,依然是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之舉,忽視了每一個個體的情況。

盧卡庫作為黑人球員,在曼聯(lián)踢球期間,曼聯(lián)球迷曾創(chuàng)作歌曲歌頌他。歌中唱道:“盧卡庫有24英寸長的XX,他打進了我們所有的進球”,稱贊盧卡庫的下體。這首歌是曼聯(lián)球迷出于對盧卡庫的喜愛而創(chuàng)作的,但歌曲讓盧卡庫本人、曼聯(lián)俱樂部都覺得十分尷尬。因為這不僅粗俗,還涉及到了對黑人的刻板印象,即使歌詞中看似是在夸贊盧卡庫。這個歌曲也遭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認為歌詞涉嫌種族主義。

說回到開頭的“三只松鼠”事件。誠然,模特本人天生就是眼睛小,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就說她丑。用外貌這種先天的東西來攻擊一個人,是十分低劣的行為。但是,是不是每個中國人、每個亞洲人都是小眼睛?走在中國的大街上,你能看到幾個人長著細長的雙眼?

將體貌特征符號化,強加在一個民族或人種的身上,進而對其進行或隱性、或顯性的侮辱,就是種族主義,無可爭辯??贪逵∠蠛头N族主義是割裂世界、制造沖突的引線,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予以重視和警惕,必須要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讓各方都受到相關的教育,避免類似“陳漫事件”和“三只松鼠事件”的再次發(fā)生,而不是“自我傷害”,只顧著口口聲聲說:“我們應該更自信”。

關鍵詞: 維奇 盧卡庫
責任編輯:zN_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