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戰(zhàn)日本 從遺憾到絕望
2022-01-28 21:01:04 來源: 懂球號

時隔24小時再次回顧昨天的比賽,如果挑毛病可能寫幾千字都說不完,既然之前有了前瞻,輸的難看也還是得復盤一下,只可惜,國足多少年來從沒有在歷史教訓中吸取過任何教訓。

“排兵布陣”來看,丟球前的4231到丟球后接近442的站位折射出對進攻有無限欲望,而從比賽過程來看,讓王燊超打后腰、讓蒿俊閔打左路的核心布局在于試圖讓蒿俊閔和張玉寧內切交叉換位,解放吳曦去前插,可除了那腳遠射以外似乎沒有發(fā)揮威力,張琳芃和武磊那一側也毫無威脅,對進攻的設想可以說是全面落空。而且蒿俊閔之前在魯能打的更多也是右路,王燊超雖然在聯(lián)賽也打后腰,可12強賽和中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從各項數據來看,國足甚至連搏命的機會都沒有。

日本前場的高位壓迫,會讓國足即便是后場斷球,也沒有過連續(xù)3腳向前的傳遞,總是回傳后大腳向前,這樣的比賽踢法有點像野球場不同級別對手之間沒辦法出球迫不得已的方式。從數據來看,在對手半場的傳球成功率不到50%,這也就意味著在前場每2次傳球就會丟球,而整體的傳球成功率也就是65%左右,3腳傳遞同樣會丟球,這種比賽的觀感就是被對手“摁在地上摩擦”。對手的逼搶是拳拳到肉,而我們的逼搶跟對手的比起來也只能是隔靴搔癢,還會因為對手連續(xù)的快速傳導球帶亂陣型,進而被找到空檔,壓迫感很強,也就來源于這里。

從防守角度來看,鄭錚雖然幾乎沒有被伊東純也單吃,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縱深,另一方面也是身體素質的優(yōu)勢,但第二個丟球他還是要負一定責任,當時整條后防線都在“相面”。第一個點球也是對手類似雙邊鋒的反打的方式打到身后,丟球很難是一個人的責任,可整體的防守意識和防守習慣還是跟對手有差距,4后衛(wèi)就注定了兩個身后以及肋部會讓對手打的很被動,進攻幻想破滅,防守傷痕累累,這樣的比賽,2-0并不能折射出實際差距。

還有一點就是比賽節(jié)奏的差距,到底什么是比賽節(jié)奏?從單個球員來說,停球、觀察、思考、傳球速率是節(jié)奏;從整體角度來說,無球跑動、陣型變化、對抗強度,靠攏散開是節(jié)奏。然而中超的節(jié)奏是無法和歐洲聯(lián)賽的節(jié)奏相提并論,在高水平聯(lián)賽的日本人,也只是提前磨合3天左右都能打出很多我們在中超從未見過的一些進攻套路,在各種差距的累計下,造成了極大的視覺沖擊。

最后聊聊李霄鵬的用人,上來第一場就是“高考”,這的確很殘酷,但從外界風評來看,似乎沒有像罵李鐵一樣來罵他,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成功”了,但在用人上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地方值得推敲,之前可以利用的東西似乎推翻了,新的東西還沒有找到磨合方式,這不僅僅是足球的問題,也是國家文化的差異;一個社會群體如何對待足球,足球也會用成績映射給他們。如果每次“大戰(zhàn)”都奢望靠打雞血和勇氣來作為最后一道準備方案來解決問題,那人家?guī)状说呐Χ及踪M了嗎?

0-1到0-2,從遺憾到絕望。

關鍵詞: 日本 中國
責任編輯:zN_2405